审计工作的"四有"、"四化"和"六度"
一、审计工作应有的状态
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保持四种状态:
1.有目标。审计人员无论处在什么层级,都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以及职业目标。目标不只是高高在上,虚无缥缈,可望而不可及,而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,仍然会发现有前进的方向。实践证明,那些成长较快的审计人员,往往有自己明确的目标。
2.有协作。在职场里,许多工作都是通过协作来完成的,不懂得协作的审计人员,很难把成绩做大。审计工作的开展也需要与相关部门以及被审计单位进行协作,共筑风险的三道防线。
3.有学习。审计工作永远都需要在学习的路上。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想要有所提高,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在学习上的投入。学习包括从书本中学,从同行中学,从实践中学。
4.有成果。高效的审计人员,往往是成果导向的,知道要做出什么样的成果,也知道如何才能做出成果。审计工作应该有短期成果,中期成果,长期成果,如果没有成果,审计人员的工作就是无效的。审计人员应该学会成果管理。
二、审计工作应有的形态
审计工作应体现在以下四种形态:
1.体系化。审计工作涉及的面很广,同时,在审计工作的中的每一个环节还要形成自身的体系。审计人员应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、知识体系、工作体系。
2.模块化。把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的工作形成模块化,有利于根据自身需要和实际条件,对不同的模块进行针对性地优化,这样有利于审计工作整体效能的提升。
3.关联化。在形成审计体系后,审计体系中的每一部分工作都不是孤立的,而是相互关联的。审计人员在开展自己的工作时,应该想一想,自己的工作会对其他模块的审计工作以及整体审计工作有什么影响。
4.迭代化。审计工作需要不断地朝前发展,所以无论是整体工作,还是各个审计工作模块必须不断地迭代升级。现实中,审计资源以及审计人员的能力总是有限的,所以应该在有限的资源和能力下,不断地迭代,而不是进行颠覆式的跨越。
三、评价审计工作的六度
(一)从个人到团队以及物质决定意识角度
1.投入度。审计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,只有不断地投入时间、精力和思考,才能为提升工作绩效打下基础。
2.参与度。审计人员要不定期地盘点一下自己的工作,在整个团队中的工作能占多大的比重。考量参与度的另一个作用是促进建立个人的平台。个人的平台越大,审计工作的影响力也就越大。
3.专业度。专业度越强,审计工作的效率也就越高,工作成果也就可能更大。
4.创新度。创新是审计工作不断进步的推动力。审计人员要时刻保持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动作。
5.协作度。协作度的一个作用是在团队中建立自己的信任度。
6.贡献度。审计人员的工作绩效最终还是要看为团队做了多大贡献。
(二)从团队到个人以及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角度
1.贡献度。审计人员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,也就是知道只有为团队和组织出贡献才能进步和成长。
2.协作度。审计工作往往需要团队协作,还需要与外部单位的协作。审计人员的协作度越高,越能完成更大的任务。协作度很大程度上依靠审计人员的团队精神和协助意识。
3.创新度。创新不仅需要行动,也需要创新的意识和思维。
4.专业度。专业首先应该体现在专业的思维上。而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刻意训练,才能提高专业思维水平。
5.参与度。参与度是衡量审计人员工作影响力的重要指标,尤其是参与重要性、专业性审计工作的程度。
6.投入度。投入度是审计人员成长的物质基础,没有量的投入将不会产生质的变化。很多时候,同样起点的审计人员到了后来差异很大,最基本的原因往往在于投入度的差别。成功的审计人员往往坚持走完了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本文更新于2023年7月30日